当前位置:才华咖 > 医学医药 > 中医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中医太阴病证
手机版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中医太阴病证

来源:才华咖 阅读:3.12W 次

  中医太阴病证的概念及表现: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中医太阴病证

概念:太阴病证,是指邪犯太阴,脾胃机能衰弱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太阴病中之“太阴”主要是指脾(胃)而言。可由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也可因脾气素虚,寒邪直中而起病。

临床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或舌苔白腻,脉沉缓而弱。

太阴包括手太阴肺、足太阴脾,与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相表里。太阴为三阴之屏障,病入三阴,太阴首当其冲。

太阴病主要指脾的病变,其病位在里,多为脾阳虚弱、寒湿内阻的'虚寒证。

形成太阴病的原因,一是素体脾阳不振,外感寒邪;一是治疗失当,损伤脾阳,以致虚寒中生。由于脾与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其病变往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而有虚实之分,所谓“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如寒湿郁久化热,亦可转属阳明。

其症状为腹满时痛,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脉迟或缓弱。病因病机为素体脾虚,寒邪直中;或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所致。中阳不足,脾失健运,寒湿内阻,升降失常。清阳不升则腹泻,浊阻不降则腹满呕吐,食欲不振;阳虚则寒生,故腹痛喜按,口不渴,脉迟或缓弱。

本文链接:https://www.caihuaka.com/yxyy/zhongyi/998mdn.html

Copyright © 2024. 才华咖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20120231号-3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