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咖 > 范文 > 幼儿 > 何冰见字如面节目观后感
手机版

何冰见字如面节目观后感

来源:才华咖 阅读:1.25W 次

近段时间,两档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和《见字如面》先后播出,引发社会热议。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见字如面节目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何冰见字如面节目观后感

  【1】见字如面节目观后感

在当下,视频、荧屏无处不在,但是目之所及,霸屏的却多是无聊庸俗的娱乐节目、剧情雷同空洞的连续剧,令人作呕。可是有一档综艺节目,它悄悄地播,温温地火,却口碑不俗,令看过的人都点赞,竟然成为近年来少有的“零差评”综艺节目。这档节目就是黑龙江卫视于去年年底开始播出的《见字如面》。

说白了,这是一档书信朗读节目。书信曾经在社会生活中充当重要角色,是人际交流的不可或缺的媒介。但是毋庸讳言,由于现代通信手段不断进步和更新,纸质的书信正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然而,正因为书信曾经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编导者从已经成为历史文物和正在成为历史文物的书信中,发现一座信息的富矿,一个历史文化的宝库。

总策划、总导演、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眼光独到犀利,发现了这座富矿。他继成功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两档“国民文化节目”之后,再度出手,从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跨度、从上万封信中精选出百余封,包括家书、情书和与朋友书等不同题材,通过读信,让观众跨越时空,回到各种真实的场景中,体验不同时代、不同境遇的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实现与历史当事人的“见字如面”。

相比于过往林林总总的虚构类作品,相对于汗牛充栋的正史和野史,信件由于它的私密性,而具有天然的真实性,从某种角度说,其认知价值高于虚构类作品,甚至高于各种史乘。又由于它是很个人的文书,因此其中所表露的感情最直接、最真实,是今人了解信件主人思想感情的窗口。很多出自历史人物的私人信件,所展现的历史场景、人物情状及社会风貌,是最为真切可信的。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最终入选的信件的内容,既有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有反映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价值截面。

“见字如面”节目的录制是非常精到的。节目邀请了张国立、何冰、张涵予、归亚蕾、王耀庆、蒋勤勤、林更新等多位实力演艺明星出演读信人,他们用各具特色的朗读,向观众缓缓打开书信的窗口,展现精彩的历史瞬间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火花。节目还邀请了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中南大学文学院女教授杨雨等坐镇第二现场,品评明星们的表演,对每期节目7封信的来源及背景逐一进行阐释和解读。

我通过报纸的介绍,从网络上搜索,然后观看了其开头三集。我的感觉是每封信都直击人心,既有主人公爱恨情仇淋漓酣畅的剖白,又有各种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生活细节,其中充满闪光点,令人心动目眩、甚至感动欲泪。

林更新读现在所能看到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黑夫家书”,写信人是2000多年前置身与楚国交战前线的秦国战士,令人感受伴随文明艰难前行的是惨烈的战争。

归亚蕾读蔡琴写给媒体的公开信,表达对前夫杨德昌的沉痛的悼念,一句“杨德昌,你怎么可以这样就走呢”,令人动容。

王耀庆、张国立分别朗读画家黄永玉1983年致戏剧大师曹禺的信和曹禺的复信。这两封信具有无可比拟的震撼力。黄永玉毫不客气地批评曹禺:“我不喜欢你解放后所写的戏,一个也不喜欢!”说曹禺“失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真是字字见血,毫不留情。可是作为长辈的曹禺,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诚心实意的接受,他说:“我像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突然从一个神女得到不可数量的珍宝!”“但愿我迷途未远,还有时间找回失去的光阴!”相信听到这两封可以载入现代文学史的书信的听众,都会被这些难得的诤言所震撼!

张国立朗读陈寅恪1936年4月8日写给傅斯年的信,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陈寅恪信中写为不影响向学生授课而取消请假,并以不在位为由退回中央研究院所发的200元津贴。两者似乎是琐事,但是信中说,“此点关系全部纲纪精神”。正是这些细节展现其风骨与操守,不啻为当世知识界树立一个标杆。

蒋勤勤朗读上海知青桃桃在北大荒写给上海父母的信,写了其日常劳动和生活:近来我的工作是垛马草……中秋节快到了,想吃上海的月饼。朴素的语言,平常的琐事,却令有同样经历的人浮想联翩。

林更新朗读1647年夏完淳写给母亲的绝笔信。在外族入侵,国仇家难的当头,16岁的夏完淳义无反顾,慷慨赴死。在信的末尾,他用韵文写道:“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噩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字字血泪,可谓感天地而泣鬼神。

令人感动的书信还不止这些。三个小时的节目,我一口气看完,有如饮醇醪,醍醐灌顶的感觉。感谢《见字如面》制作团队,在书信日渐式微,行将走进历史的关头,令我们重温书信,受益不浅!

  【2】见字如面节目观后感

这两档节目不仅收获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还唤起了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值得一提的是,节目被赋予的价值意义还走出荧屏,延伸至现实生活中。

诚然,上述两档节目能成功做到文化推广并广为大众接受,难能可贵,值得赞许。然而,人们对于文化类节目的期待显然并不止于此:除了书信、古诗词之外,更多广泛而具有深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如何借电视传播在更大范围内深入人心,又如何在节目播出之后,不仅仅停留于“火一阵子”,而是持续引领传统文化热,这或许是文化类节目在创作之初以及走红之后,需要考虑的又一个问题。

其实,从早年间的《百家讲坛》,到近几年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以及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央视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节目,成功做到了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冷知识转化成公众关注、参与的热话题。与此同时,地方卫视也曾创作过诸如《汉字英雄》之类的优质文化节目,在收视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实现双丰收。此类节目的成功固然值得业界对其创新之处、传播之道等进行研究,不过在笔者看来,文化类节目的成功案例不应只是区别于众多娱乐节目的偶然现象,而要成为电视节目产出的常态。换句话说,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供给应该持续增多。

纵观当下荧屏内容,从早年的婆媳闹剧到手撕鬼子的抗战雷剧,再到IP改编、演员演技、特效制作……无一例外地成为观众的吐槽内容。而那些明星综艺娱乐节目、素人选秀节目等所谓的电视综艺节目,模式上大同小异,显现出原创力的不足。真正有文化积淀、文化内涵的精品节目少之又少。考虑到如此这般的荧屏内容生态,也就不难理解《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武亦姝为何令大众眼前一亮。实际上,对大众来说,这不仅是再一次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的认可,更多的还是文化需求一次难得的释放。

正如有评论所说,这些文化类节目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满足了观众对综艺节目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为原创节目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但深入思考,如果传统文化热仅仅停留在荧屏上,那么这种回归依然比较肤浅。这也是为何有学者犀利地指出:少年人背个诗词算什么本事?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不比写诗?

“要让传统文化在更广阔范围生机盎然,就必须让其在更现实的层面产生影响。”笔者对此十分认同。当然,这里的影响并不只是局限于激励诗词爱好者积极创作诗歌,还包括更广泛意义上的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笔者注意到,国学教育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新选择。而透过创投行业的一些新走向不难发现,试水传播传统文化的内容创业也开始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传统文化衍生品也正在获得市场关注……如果文化类节目的热播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反过来产业发展又可以为节目创作提供新鲜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将成为文化类节目很有价值的外延意义。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明确提出了“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深入阐发文化精髓”“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多项重要任务。在笔者看来,文化类节目的热播恰逢其时。虽然《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已经结束,但这场文化盛宴带给大众的思考仍在继续,相信由文化类节目热播而带来的传统文化热不会只是昙花一现,期待优秀传统文化同样能在“公共流行中获得现实生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caihuaka.com/fwzs/youer/7op49q.html

Copyright © 2024. 才华咖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20120231号-3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