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咖 > 范文 > 校园 >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10篇
手机版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10篇

来源:才华咖 阅读:1.07W 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10至第1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课件、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表内除法

6÷3,12÷4,18÷6,35÷7

2、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30÷3,600÷2,560÷7,360÷9

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3、师出题:84÷4

观察这道算式,比较与第1、第2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这道算式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汇报所编应用题,尝试计算解答。

2、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3、全班汇报,交流思考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归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5、运用知识,解决例题。

(1)让生根据课件创设情境。

生: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树节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下植树,他们又说又笑,干劲可大啦。

(2)在画面中加入条件“有36人,每组3人”。你能提出问题吗?

让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多少组?”。

(3)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吗?

(4)让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5)全班交流,指名说是怎样算的,允许学生多种方法并存。

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7元 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几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各种梯形各两份,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主题

1. 生活中我们能找到许多平面图形,这个教室里有吗?

2. 请大家看看这组图片,看看你发现了谁?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梯形)板书 2.梯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谁来介绍一下它。

3.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

二、回忆旧知,建立联系

1. 面积,我们现在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他们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课件)

2. 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吗?

3.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它们面积的计算时候,都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板书)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种思想,这节课我们也要用到。

三、转化梯形,推导公式

(一)应用的需要引出猜想 1.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篮球吗?(课件出示篮球场地)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这是3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秒钟。

2.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想想能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2)根据转化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填写好汇报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快。明白了吗?开始吧!

(二)小组活动十分钟

(三)汇报

1.刚刚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现在让我们请这几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大家注意听,你们的意见相同吗?你还有补充吗?汇报:平行四边形: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你们的推导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是吗?

2.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动图形)你发现什么了?过渡:看来,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板书)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两种图形间的联系来推导梯形的面积了。谁来帮老师梳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平形四边形的高就是……,所以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3.刚才展示的都是拼组的方法,还有些同学只用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他们用了分割的方法。你们都看懂了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简单说说你们是怎么推导的。你们小组的方法真独特!方法不同,那你们推导的结论呢?

4.总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共同点。谁来说说?

5.是不是这样啊?那大家就一起把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读一读吧!(课件)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会吗?

6.在这个公式中,哪里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呢?在计算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 四、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1. 总结:好了,同学们,刚刚大家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拼合,分割,旋转,平移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根据图形间的联系就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这个方法你们记住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判断题)

3.通过刚刚的研究和辨析,相信大家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吧!这个三秒限制区到底多大呢?你会求吗?需要什么条件?(课件出示)动笔试试吧。

4.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你们想用新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

5.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小到…..大到…..都会用到它。

五、结语

转化在数学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思想。在图形的学习中,同学们多次用到了转化的策略,(课件)其实在学习计算时我们也用到了。那我们转化的目就是化未知为已知。以后你再遇到一个未知的新问题,你会怎样想呢?是不是任何未知的问题都可以转化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去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2-43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联系实际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教学关键】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具准备】简易多媒体、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各一个。

【学具准备】三种空心圆锥和圆柱实物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口答)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应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了圆柱的体积,那么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新课教学

师: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是圆锥的高?请拿出一个同学们自己做的圆锥讲一讲。

生: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生: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师:你能上来指出这个圆锥的高吗?

师:很好,因为圆锥的高我们一般无法到里面去测量,所以常常这样量出它的高。

师: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略)

师:对。在生活中有很多圆锥形的物体。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请同学们拿出一对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研究出等地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把你的想法放在小组中交流,再分工进行实验。下面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边说边演示),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圆柱内,看看几次可将圆柱倒满。现在我们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如有困难可以看书第23页。

出示小黑板:

1、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么算?体积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你们做实验用的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生: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权的1/3。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得出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略)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生:我们先在圆锥内装满沙,然后倒人圆柱内。这样倒了三次,正好将圆柱装满。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说得很好。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算呢?

生:可以先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圆锥的体积。

师:谁能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1/3sh。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同样实验请同学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请看电视。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2页,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圈圈划划,并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很重要。

生:我认为这句话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这几个字特别重要。

师:大家说得很对,那么为什么这几个字特别重要?如果底和离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有没有三分之一这个关系呢?我们也来做个实验。大家还有两个是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请同学们用刚才做实验的方法试试看。

师: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1/3。师:可见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关键条件是等地等高。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这个关系来解决下列问题。

例l: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两名学生板演,老师巡视)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

生:对!

师:和他做的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那么这位同学做错在哪里呢?(指那位做错的同学做的)

生:他漏写了1/3。用底面积乘以高算出来的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还要再乘以1/3。

师:对了。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即V=1/3sh。我们在用这个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时,要特别注意,1/3不能漏掉。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2.体会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和遵守交通规则等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游戏激趣: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现在你们都知道那些方向?

敬老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出示画面)

星期天,小明、小刚和小红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认识路,只有一张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势挂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挂图,帮助他们找到所走的方向和路线。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完成说一说

请大家算一算谁家离敬老院远,谁家离敬老院近?

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现、再向南走20米;小刚向增走50米,再向东走30米。

二、问题探索

完成练一练第1题,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图文:读懂题意,独立完成。

想一想自己确定游乐场的方法,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

汇报交流。

设疑:如果在商场西20米处设停车场,用O标出,怎么确定位置?你还可以确定哪些物体(景物)用适当的符号标出来,小组内说一说。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寻宝图,引导观察,自由说一说小动物的寻宝路线。

学生汇报。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小兔送信,请你们帮他算算,从出发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组内讨论:确定路线,再计算。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4题。

请你说一说回家的路线,要求运用四个方向准确地表述。

把大家说的路线制成一幅线路图。每小组指定一人说,其余同学共同完成图。

板书设计:

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上课时间:4/28

教学内容:83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3 5/9—2/3 1/2+1/6 3/4—5/8 1/6+3/10

9/14—1/2 3/8+1/8 5/9—2/9 7/10+5/10 3/10+3/4

二、探究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1-1/4-1/3 1-(1/4+1/3)

3、在书上独立完成两个算式的计算,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 1—(1/2+1/6)

(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习十五第1题

3/4—5/8+5/6 4/5—(1/6+3/10) 3/7—(9/14—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1)(教材第33页例2)。

【教学目标】

1、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与圆柱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若干,沙子和水。

【情景导入】

1、复习旧知,作出铺垫。

(1)教师用电脑出示一个透明的圆锥。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2)复习高的概念。

A、什么叫做圆锥的高?

B、请一名同学上来指出用橡皮泥制作的圆锥模型的高。(提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帮助学生进行操作)

2、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透不过气来。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它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动画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跟小组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过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大家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

自主探究,操作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思考题: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1)小组实验。

A、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B、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黑板上。

(2)全班交流。

①组织收集信息。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把这些信息逐一呈现在黑板上:

A、圆柱的体积正好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

B、圆柱的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

c、圆柱的体积正好等于圆锥体积的8倍。

D、圆柱的体积正好等于圆锥体积的5倍。

E、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f、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②引导整理信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黑板上的信息分类整理。(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③参与处理信息。围绕3倍关系情况讨论: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科学合理一些?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突出等底等高,并请学生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论。

(3)诱导反思。为什么有两个实验小组的结果不是3倍的关系呢?

(4)推导公式。尝试运用信息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这里的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几个条件?

(5)解决问题。童话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动画演示:等底等高,之后播放狐狸拿着圆锥形雪糕离去的画面)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题。

先组织学生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指名汇报。

答案:13×19×12=76(cm3)

【课堂小结】

教师:请你说说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圆锥的体积?学生自由交流。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2、教材第35页第3、4、5题。

答案:第3题:提示:可以利用直尺、软尺等工具测量出圆锥形实物的底面直径(或者底面周长)和高,再根据V圆锥=1/3sh计算出该物体的体积。

第4题:(1)25、12(2)423、9

第5题:(1)×(2)√(3)×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以及练习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编出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1~4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乘法。

1、指名说出~4的乘法口诀。

2、口算 13 22 43 32

二、出示情境图,探求新知。

1、出示情境图。

(1)图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计算?报名说出每只船上坐5人,2只船上坐多少人?3只船

(2)、出示表格:

让学生了解表格的填写方法,引导填写与船的只数用对应的人数。

2、讨论对照所填表讨论怎样编5的乘法口诀。

(1)师板书

一个5 15=5 一五得五

两个五相加 25= 二五()

三个五相加 35= 三五()

四个五相加 45= 四五( )

五个五相加 55= 五五( )

(2)指名先算出乘法的积,再说出乘法口诀。并说说为什么要那样编口诀。

3、探究发现乘法口诀的编写特点。

1、指导:口诀分两步:如一五得五,一五部分是几个几相加得五部分得数即结果。

2、讨论交流其余四句的含义。

3、观察五句口诀看两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三、练习想一想,尝试用口诀解决问题。

1、出示51= 53= 52= 54=

各用哪一句口诀?

四、练习想想做做1-6题。

第一题指导学生比较每组两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先讨论再写得数。第二题:练习乘法口诀,同桌合作进行练习。

第三题:练习看算式写口诀或得数。

第四题:开火车回答。

第五题: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第六题:独立完成,指名读出填写情况,集体订正。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编乘法口诀了吗?编写口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个五 15=5 一五得五

2个五 25=10 二五一十

3个五 35= 三五( )

4个五 45= 四五( )

5个五 55= 五五( )

作业设计:

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

三五十五 35=

()() 45=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四、教具:正方体

 五、学具:正方体,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游戏一。

(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

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师发指令,生活动。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2.游戏二。

(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

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三)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 一 搭

游戏一

游戏二

练 习 三

一、教学目的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教具:情境图。

学具:小棒,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

(二)基本练习:

1.P16第1、2题。

(1)独立做。

(2)订正。

2.P17第3题。

(1)独立做。

(2)独立搭。

3.P17第4题。

(1)独立画。

(2)订正。

(三)拓广练习:

1、同步练习P16

2、自主天地P10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概述 这是一节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解决在游森林公园过程中遇到的买门票、租船、为猴子选择食物等问题,从而复习“单价×数量=总价”这个类型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一、能够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个关系式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认识到计算机是学习的有力工具;

知识形成目标

一、熟练的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类应用题的解法;

情感形成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

课 前准 备

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障碍资料

1、 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2、 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板书设计

游森林公园

购买门票

租用船只

选择食物

教学过程

教 学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课 后 随 笔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今天我和你们的班主任带你们去游森林公园。

(师贴艺术字:“游森林公园”)

听到这个消息,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课件演示一辆小火车前进,放着《火车开了》的音乐

我们到公园里面去游玩,,要先干什么呀?

师板书:购买门票

课件显示森林公园门票价格牌:“零售:

儿童票每张10元,

成人票每张20元;

团体票(25张或25张以上):

儿童票每张8元,

成人票每张16元。

怎样买票才能算最合适呢?让我们进入到买票方案的设计界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下买票方案,愿意设计几个就设计几个。

大声地读这几个字

生形容自己的心情

生异口同声答到:“买票”

生读门票价格牌

交流获得的信息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买票方案

只需在方案内输入单价和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价

渲染气氛,

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现人机交互,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带给学习的方便。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课 后 随 笔

二.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买票方案

评选一下最优方案

课件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

课件显示收到的新邮件,猴山的饲养员叔叔要大家去猴山帮忙。

课件显示森林湖

师提问:到猴山要过森林湖,我们该怎么办?

课件显示设计租船方案的界面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租船方案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生评选最优方案,并说出理由。

生欣赏森林公园的美景。

生答应去帮忙。

生积极想办法,一致认为应该乘船。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租船方案

只需在方案内输入租金和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租金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反思: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

联系生活实际

说明:一共提供了5种船的图片,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船的租金和座位数。

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

课 后 随 笔

.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采用“学易”系统评选最优方案

通过“学易”系统查看选择情况

课件演示猴山的全景并出现饲养员叔叔,他提出要求,让大家帮助他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为猴子购买食物的方案。

师提问饲养员叔叔要我们帮什么忙?

课件显示为猴子选择食物的设计界面

师演示选择食物的过程。

生拿起遥控器从5个方案中选择认为最好的

生通过“学易”系统中显示的每个选项被选择的比例情况,选择最合理的租船方案

生重复要求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方案:

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食物的单价。选择哪种,只需要单击一下这种食物的图片,方案内就会自动出这种食物的名称和单价,只需在方案内输入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价,而且还有经费使用情况的提示信息。

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学易”系统的使用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进一步明确要求,为设计选购食物方案作准备。

使学生确实的感受到了计算机带来的方便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

课 后 随 笔

四.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

评价方案

课件先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但是最后呈现出一幅人们践踏草坪,破坏环境的画面。

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生提出优点和不足

生谈感受

但不选最优,只要合理即可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师生小结

畅谈收获

这次游森林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

老师做小结,明确今天复习的知识,小结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养成总结和反思的习惯。

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一节复习课成了一节让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的活动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获得了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 “平均分”

6、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六、教学结束: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

本文链接:https://www.caihuaka.com/fwzs/xiaoyuan/n47o4w.html

Copyright © 2024. 才华咖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20120231号-3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