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咖 > 范文 > 文学 > 《看见》读后感:难以承受的是只能看见
手机版

《看见》读后感:难以承受的是只能看见

来源:才华咖 阅读:1.91W 次

几年前,偶然遇见柴静的《看见》,忐忑的尝试了几种阅读方式:读书,觉得形式太隆重,害怕看进去了出不来,后改为听书,又觉得内容太沉重,害怕听进去了出不来,所以这本书总是徘徊在“双城”的章节不前。

《看见》读后感:难以承受的是只能看见

这次,看电子书,为什么?因为片段式甚至碎片式的.阅读方式,可能随时中断唤回自己。

再读,依然心碎。

是我的社会角色,注定了这种心痛与心碎。

2004 年,非典飞遍了中国的土地,我们被关在高中围墙里。由于没有看过柴静的实访记录,印象中的非典并不是像索命鬼一样可怕,却因为《看见》,内心刻下了一个比阎罗殿更可怕的“地点”——天井。

那个一墙之隔的“被遗忘”的天井,“天井出事了”、“我们没领到防护服”、“没有任何的防护设施”、“在 120 上满城转”。“ 理性”说:这是痛心疾首背后的利益抉择,“感性”却震惊和害怕,瞬间穿透全身,使我无力去想大局大利大是大非。

“呆滞”说:最难以承受的是只能看见,曾经,叛逆的少年,鲜血示爱、示真、示忠诚,无人不识青涩味。看过之后,心中默念:所幸,年华之后,我还活着。

十多年前的过去,十多年后的今天,世俗懦弱的现实没有因为时间改变,或许再过十年,未来自己也已忘却了年华的苦涩,以父辈的口吻教育一下代远离情感的重大挫折。“无奈”说:难以接受的是仅仅看见。

我曾与人讨论,为什么信任柴静的真实,却不愿主动走进她的世界?答案是:因为信任这种真实,所以害怕。人人心里都有一片构想的净土,那里充满阳光、诗意、静谧,若非不得已,没有人愿意疑云住进去。

本文链接:https://www.caihuaka.com/fwzs/wenxue/x97k47.html

Copyright © 2024. 才华咖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20120231号-3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