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咖 > 范文 > 文学 > 永不褪色的记忆散文
手机版

永不褪色的记忆散文

来源:才华咖 阅读:6.66K 次

记忆象条河,记忆有多久,河便有多长。一些人、一些事,注定要像河中的鹅卵石一样,时间越久,越圆越光。

永不褪色的记忆散文

——题记

  (一)

在即将中专毕业准备去外地实习时,我突然患上了急性胸膜炎。本该立即住院治疗,但当时一贫如洗的我却着实犯了难,住院治疗耽误学习不说,单是那二百元的住院押金也着实令我窘迫。说实在的,平时每月伸手向家中起五更睡半夜、面朝黄土背朝天、土中求生的哥嫂要钱已是很不好意思,现在再因生病要钱实在是难以启齿。于是,我忍住阵阵疼痛,攥着那张胸透报告单在学校的花园里久久徘徊。

有“四大火炉”之称的济南的春天比家乡的春天来得早。乍暖还寒的三月下旬,春风已将校园内的垂柳镀上了一层浅淡的绿意,但我的心情却没有因春天所透露出的昂然生机而好转。相反,这一切更把我带到了深深的思索中。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远在千里之外两鬓斑白的母亲和靠节衣缩食供我上学的哥嫂在春寒料峭的田野上劳动的场面,浮现出了他们接信后那种焦虑不安的神情。不,绝不能将生病的消息告诉他们,更不能向他们要钱。

开学时,哥嫂为了给我凑路费、学费,把两头还没长足个的猪早早地卖了。虽说还剩下部分钱,但那是用来买肥料的。此时,责任田里那发黄的麦苗肯定像饥饿的孩子样张着嗷嗷待哺的嘴渴求着供以生长的催化剂,我怎忍心将全家的希望变成风中的肥皂泡。

望着满目的春景,考虑了足足一个下午的我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回到教室,两眼含泪给家中写了封“儿安好,即将外出实习,勿念”的短信。在信封落入学校内绿色邮筒的那一刹那,我哭了起来。一种身在异乡为异客,举步维艰的哀伤情绪占据了我的身心。在我用手捂住右胸踱回教室的路上,我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那种激动情绪不亚于一个溺水的人发现了救生圈。对,我何不向生活条件富裕且在县城一企业当经理的表兄求救。于是,我满怀希望地投出了第二信。“若能早一点收到汇款,或许我能赶在外出实习之前将病治好。”我暗自为自己的发现而庆幸,同时却又焦急地企盼着。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我的病情越来越重,连呼吸时胸部都阵阵作痛。而传达室门前那块小黑板上有汇款单同学的名字擦了又写,写了又擦,却始终不见有我的名字出现。一星期后,病情有点恶化了,高烧时常使我陷入阵阵昏迷状态。我用感冒回答同学们不断询问的同时,心里却焦急如焚。莫非是信没有收到,还是表兄出发了?该不是他故意……

我不敢往下深想了,我怕那最后的假设成为现实。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又一次来到了传达室。蓦地,我发现黑板上有我的名字。此刻,我高兴异常,心里暗暗后悔不该将表兄向坏处想。但当我拿到汇款单时,我的心情却一落千丈。这哪是表兄给我邮来治病的钱,而是我高中时期的一位同窗好友从部队给我寄来的30元生活费。

攥着汇款单,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虽然30元钱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这却是一片真挚的同学情。更何况他寄钱的目的只是想用来改善一下我的生活,并不知道我生病急需要更多的钱。

回宿舍后,一阵疼痛使我在床上翻来滚去。我如实地向同学们吐露病情后就昏迷了过去。待我醒来后,我早已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环顾四周,都是我的同学们。从他们那焦急的眼神中,我一下子读懂了他们的心。

班主任王老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这下子可好了,可让你把我们吓坏了,你真不该隐瞒病情。要不,也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他说着看了看周围的同学们,“你们都回去准备一下吧,明天早上六点客车准时出发。”

听着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安慰话,看着他们即将离去的身影,我又着急又欣喜。着急的是不能和他们一起去实习了,欣喜的是我收获了一份金钱难买的纯洁友谊。

老师和同学们走后,我独自一人躺在静悄悄的病房里,两眼凝视着那点点滴滴注入我血液中的药液,泪水在不知不觉中流了下来。医生告诉我,是老师和同学们给我交上了五百元的住院费用。

十天后,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医生同意我提前出院了。当王老师将剩下的80元钱塞到我手中时,我急忙说︰“老师,这钱我不能要,同学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富裕。”

“收下吧,这是大家的一片心意。”

望着老师诚恳的目光,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视线……

 (二)

清楚地记得,上初中时家境还很贫穷。两个哥哥结婚欠下了一腚饥荒,姐姐考高中时虽然考了个全乡第二名,但却因拿不起拾元钱的学费而辍学。母亲告诉我,开学报名的那一天,姐姐拿着母亲借来的拾元钱,围着县一中足足转了三圈,最后还是眼含泪水,手中拿着被攥湿的拾元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向往多年的县重点中学,自此和母亲一起劳作,一心一意供我读书。

在深深的母爱中,我懂得了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报答母亲和姐姐的'最好方法。终于,我专心攻读学业,不敢稍有懈怠,几年之后以名列全村考生榜首的成绩踏入了县重点中学的校门。

那年冬天似乎特别的冷。在一个寒风凛冽的下午,姐姐来到了校园。见到我后,她很是为难地对我说:“小弟,咱娘本打算给你做床被子,可……”姐姐说不下去了,手颤抖着从一个小包袱里拿出了条半褥子。

那是一床碎花面半褥子,里子是农家织的“三大溜”,棉絮足有三指厚。

“姐姐,我不怕冷”。捧着半褥子,我眼圈红红地对姐姐说。

“小弟,这是给你的三元钱。”姐姐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个用黑布缝制的小布袋。

我打开一看,里边全是些毛票和分钱。刹那间,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知道,这哪是钱,这分明是母亲和姐姐的心啊!

那一冬,我没感觉到冷,因为我身子底下铺着一床厚厚的半褥子。

那条半褥子伴我读完了高中,顺利地考取了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临行的那天晚上,母亲给我打点行装时,又将那条半褥子给我包在了里边。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母亲重做那条半褥子时,由于老眼昏花,她凑近窗台,迎着光线两眼眯成一条缝穿针引线的情景;也清楚地记得,母亲为了将半褥子絮得厚薄均匀,将棉絮撕成一片一片,边絮边用手指比划的情景……

斗转星移,中专毕业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心头立即想起母亲,我快步跑到了百货商店,给母亲买了一床电热毯。抱着电热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遥远的故乡。

母亲拿起电热毯时,那张没牙的嘴乐得半天没有合拢,泪水顺着她那满是皱纹的脸流个不停。

末了,母亲对我说:“儿啊,把那床半褥子给我拿回来,我有用。”

于是,母亲又第三次缝做那条半褥子。已婚的姐姐仿佛看透了母亲的心思,她弄来新棉絮,母女俩边絮边谈,泪水将崭新的棉絮打湿了一大片。

娶妻生女后,母亲来了。她将半褥子递到我妻子的手中说:“我没啥贵重的东西送给孩子,就将这条半褥子铺在孩子身下吧。”

那一夜,我和妻子说了一夜的话,内容都是这条半褥子。一向家庭条件富裕的妻子听着听着,泪水竟夺眶而出。

孩子满月后,母亲走了。妻赶紧从孩子身下拖出那条半褥子,小心翼翼地进行了处理。她将孩子尿湿过的地方慢慢地揉、慢慢地洗,且弄来一枝去了皮的柳条,将已板结的棉絮一点一点抽涨起来,用细小的针脚勾缝。半褥子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从此,妻郑重地将它放在床头柜最显眼的位置,似乎作为一件贵重的宝物,再没舍得给孩子铺过。

有时,我就想,人这一辈子,真是不禁活。风风雨雨几十年,转眼就老了。然老了的人,却越容易回忆起那些曾经的过往,越容易记住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或许,正是这点点滴滴的些许小事,才构成了一个人鲜活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caihuaka.com/fwzs/wenxue/qqpo84.html

Copyright © 2024. 才华咖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20120231号-3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