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咖 > 范文 > 工作方案 > 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方法
手机版

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方法

来源:才华咖 阅读:2.97W 次

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德育,它将在小学时期起到重要作用,是小学道德品质开始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早期品德教育对提高儿童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对儿童实施德育将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当前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智商的发展。往往忽视了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孩子不能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开展道德品质教育这将是小学教育领域中不断探求的课题,我认为培养儿童良好品德行为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

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方法

一、利用生动的教育形式,萌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随着时代的需要和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作为小学教师萌发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的情感是责无旁贷的。然而,思想上的重视并不意味着教育上的成功,良好的愿望只能通过优化的教育形式才能实现。以往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时,大道理多于形象思维,其中又附加了很多成人的观念,看上去似乎逻辑思维性很强,计划很周密但往往事倍功半。为了萌发儿童爱祖国的情感,我校坚持在每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在升旗前对孩子们讲:“我们是中国人,要热爱国旗,尊敬国旗,升国旗时要立正,眼睛注视着国旗徐徐升起。”当国歌奏响时,孩子们立正站好,表情严肃、庄重,目视国旗冉冉升起,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孩子们那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参加升旗活动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懂得国旗是革命先烈为了保卫祖国用鲜血染红的,他们为国旗增添了光彩,所以我们从小有爱护、保卫国旗,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争光。

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教育。在祖国妈妈生日那天,让儿童自己动手为祖国妈妈制作一件礼物、在绘画壁上画一幅献给祖国妈妈的画,进一步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通过生动形象的手段,如:通过讲故事、童谣、歌曲、录像等形式,来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实践,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不要给儿童讲怎样爱祖国的大道理,他们听不懂而要从小环节入手循循善诱,逐步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镜子效应和榜样作用,培养小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情感品质。

1、“镜子效应”有利于增强儿童自信。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是一个整体素质形成的前提,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基础。那么培养儿童树立自信心,是萌发儿童最基本的情感品质。针对我校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的现象,我校在每天早晨儿童来学校播放晨间信号音乐,并配上问候的话语,使儿童在上学时就感到亲切。还在每班门前镶一面镜子,孩子们到班级后,老师会主动热情地与他们问候,并让他们在镜子前看看自己的模样,哭的样子很难看,如果笑一笑,那么镜子里就会出现一个快乐宝宝,往往这时哭的孩子会破滴为笑,在老师的引导下与父母道别。在镜子效应的影响下,孩子们渐渐地来校不哭了,每天来校时都跑到镜子前照一照自己的模样,还能主动使用“早上好”“爸爸、妈妈再见”等礼貌用语。而有的儿童做什么事情都很胆怯,于是老师把他领到镜子面前,让他照照镜子唱唱歌,讲故事,渐渐地儿童感到原来我也能行。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儿童增强了自信,敢于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了。事实证明,“镜子”作为特殊的信息载体,直接影响儿童了行为,增强儿童的自信,使儿童树立了基本的情感素质。

2、教师的言行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在很多人眼里,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力量的体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年龄小好模仿,教师就在这方面为孩子树立了榜样,用爱的力量感染教育儿童。开展了“老师赛妈妈”,“我是好孩子,老师喜欢我”“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等等一系列活动。在教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在教师爱的滋润下,多数儿童都能主动与他人友好交往、礼貌待人,懂得尊重他人。儿童良好品德的雏形是在教师的言行影响下萌发,是在学校爱的气氛中起步。

三、创设劳动环境,让儿童在劳动中体验快乐。

学习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由于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很多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很少知道成人劳动的辛苦,体味劳动带来的快乐。我国有句古谚说:“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为此,我校在培养儿童爱劳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以往在学校里教育观念很保守,从不让儿童参与劳动,总是瞻前顾后,制约了儿童的发展。在新的教育观念影响下,教育人员懂得了爱劳动不但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同时对儿童意志,陶冶儿童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们渴望参与劳动,但苦与成人没有为儿童创设这种环境。于是我校通过各种形式,为儿童创设劳动环境,把孩子们劳动的愿望转变为实践。培养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例如:在儿童吃三餐时,小的孩子每天两个值日生,为其他小朋友发筷子、摆饭菜碗;大的孩子轮流值日,每天整理图书角、管理自然角、照顾小动物、还与老师们一道去种植园除草,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学校新到一批儿童睡垫,原来的旧睡垫就要更换入库,然而每班四五十个睡垫,就是老师抱也要抱上八九趟,为什么不让小朋友来帮忙,于是大的儿童每人抱一个卷好的睡垫送到库房,而且还帮小朋友的运了睡垫。通过劳动,让儿童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萌发了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四、树立关心他人的情感,增强儿童关心他人的意识。

据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儿童关心父母、关心他人的意识淡薄。教育界人士呼吁着力培养儿童关心人、帮助人的意识。让孩子学会关心人,一个腿有残疾的孩子,摔倒在污水中,其他的孩子不但不伸手帮助,反而哄堂大笑。现在的孩子只知道让别人关心,自己却不善于关心别人,缺乏关心别人的意识,这不但是教育的忧患,也是社会性的忧患。我们不乏溯其根源,很大程度来源于成人的表现,儿童的模范。例如: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问路求援,成人往往会说:“不能帮助,他是骗子。”有人摔倒了,成人往往会说:“别扶他,多脏呀!”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对周围的人与事都漠不关心。其次是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我校教师在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方面为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模范偶像。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经常不小心跌倒,老师马上跑过去扶起他,帮助揉揉摔疼的地方,并鼓励他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当小朋友生病喂药时,老师总要抱一抱、亲一亲,让孩子感觉像在家里、在父母身旁一样。有时由于天气突然变冷,老师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小朋友穿上等等。这种关心他人的行为对儿童产生了影响,使儿童逐渐学会了爱别人,关心别人的良好品德,儿童逐渐懂得了关心、帮助别人的人就是一个好的孩子。

由此,在集体中儿童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良好风气也逐渐形成。再次,儿童把看到的、听到的、模仿到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关心帮助自己的父母、老师、伙伴开始,然后去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

实践证明,对儿童进行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把德育工作寓于游戏之中、寓于教育活动之中、寓于丰富生活之中,使儿童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和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初步的思想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caihuaka.com/fwzs/fangan/72o2qy.html

Copyright © 2024. 才华咖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20120231号-3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